活动一览
-
期间限定
雕刻 到2025-07-06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4-10 09:30 - 2025-07-06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11展室
江户时代末期(十九世纪下半叶)以前的日本雕刻几乎全是安放在寺院、神社等处的佛像、神像及人物肖像。以九世纪中叶为界,之前的日本雕刻深受中国、朝鲜半岛影响,采用金属、粘土等多种材质;而之后,木雕像成为主流,十世纪还产生了日本独特的雕像风格。十三世纪镰仓时代后,日本雕刻又采用“玉眼”(从雕像内侧嵌上水晶作眼睛)等新技法,确立了具备写实性的崭新风格。主馆11展室介绍日本雕刻史上技艺最精、数量最多的平安至镰仓时代(八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的雕刻作品。
37件
-
期间限定
亲子趣游 博物馆中的象 到2025-06-01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6-01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特2展室
上野动物园、国立科学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这三家馆园,每年都会举办以动物为共同主题的联合企划展“上野之山的动物巡礼”。今年的主题是“象”。
本次展示分为“序章 与象的邂逅”、“信仰与象”、“象牙的世界”、“象形之趣”等几个章节,通过不同的角度来介绍与象相关的馆藏作品。从古至今,我们人类是如何与象相处的?这在美术品和工艺品之中又是如何被表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日本以及亚洲各国的相关作品。
-
期间限定
舞乐装束 到2025-06-22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6-22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9展室
舞乐于8世纪末自亚洲大陆传入日本,作为宫廷及神社、寺院的仪式之舞在日本获得了其独特的发展。舞乐装束保留着浓厚的受宫廷文化影响的传统样式。自中国传入的舞乐称为“左方”或“唐乐”,其装束以红色系为基调,而自朝鲜半岛传来的舞乐则称为“右方”或“高丽乐”,其装束以青色系为基调。敬请通过比较二者的色调与款式,领略由宫廷文化所孕育的典雅色彩与纹样的世界。
-
期间限定
浮世绘与衣装 江户时代(衣装) 到2025-06-22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6-22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10展室
日本的民族衣装——和服,是以江户时代(1603-1868)用作外衣的“小袖”(指袖口较小的一种和服)为原型发展而来的。小袖原为宫廷贵族及武士的里层衣物,约从十五世纪开始变为武士日常穿着的外衣,十七世纪后更普及至富裕的城市工商业阶层。女性们身穿华丽的小袖,配上精美的发型和小梳、笄、簪等发饰,尽情享受时尚。当时的流行风尚可从江户时代的风俗画和浮世绘美人画中一窥而知。城市富裕工商阶层的男性则时兴穿着条纹、格子纹、碎花纹的精致小袖,腰带上夹挂一个装放随身小物的“印笼”,连在印笼上端、用来将其固定在腰带上的“根付”也十分讲究。
-
期间限定
金属工艺 到2025-06-15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6-15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13展室
日本金属工艺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三世纪,最初是对中国大陆及朝鲜半岛传来的技术与制品的模仿,其后在本国文化成熟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了独特的技术和表现形式。其特色在于:作品大多产生于佛教与神道信仰的背景中、不过度追求技巧而着重于追求优美的造型和丰富的表现力、装饰图案中加入四季风物及几何元素、讲究细节处理等等。主馆13-1展室介绍金工匠人们利用各种金属的特性所制成的宗教用具、生活用具、武具马具、装饰器物等作品。
-
期间限定
近代美术 到2025-07-27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7-27 17:00
-
活动详情
主馆 18展室
明治时代(1868-1912)的日本致力于发展成为与欧美诸国并驾齐驱的近代国家。然而日本传统的手工艺与西方艺术框架产生了冲突,深深融入日本人生活的日常用品如屏风和袄(隔扇),点缀生活的陶瓷器,金属工艺品,漆器工艺品,染织工艺品等,从西方的艺术概念来看不能称之为“美术”。为了使欧美诸国理解这些工艺技术及其所蕴含的价值观,日本传统手工艺人在革新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与此同时,明治政府积极参加海外的博览会,并在国内举办展览会,还设立了美术学校,完善了国内的“美术”制度。此间诞生的作品向世界证明了日本身为与欧美诸国比肩的近代国家的地位。此处为您介绍完善国内美术制度,同时汲取西方的近代思想,艺术创作者开始提倡自我主张与个性的明治时代,以及将这个时代的技术与表现发展到极致的大正(1912-1926)与昭和时代(1926-1989)的作品。
-
期间限定
形象埴轮的发展 到2025-09-28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9-28 17:00
-
活动详情
平成馆 日本考古文物展室
进入六世纪以后,人物埴轮和动物埴轮开始流行。古坟上排列着各种动作的人物埴轮,其周围还排列着表现狩猎场面的动物埴轮群等,这些埴轮的构成仿佛具有故事性。本期展览主要为您介绍表现武士、农夫、巫女等多彩形象的人物埴轮。
-
期间限定
中国佛像 到2026-04-19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6-04-19 17:00
-
活动详情
东洋馆 1展室
佛教起源于印度,中国制作佛像的时间推测是在公元二世纪左右。五世纪中叶至八世纪佛教信仰迅速推广,佛像的制作对象不单局限于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还陆续出现了如来、菩萨、天部等多种多样的佛像。材质也分金、银、铜(青铜)、铁、石材、木材、干漆、粘土、纸等诸多类别。其中以石造佛像和镀金的金铜佛像最为常见。
此处主要介绍六世纪至八世纪的石造佛像和金铜佛像。
-
期间限定
西域美术 到2025-06-08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6-08 17:00
-
活动详情
东洋馆 3展室
西域,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开始随丝绸之路的发展,以绿洲之地为据点作为东西文化交汇要冲而繁华一时。佛教也经由此处传至中国、朝鲜、日本。现仍残存有寺院、宫殿、住居等显示往昔荣华的大量遗址。本馆的西域藏品是以二十世纪初期到此地域调查的大谷探险队带回的各种物品为主体,包括壁画、雕塑、染织品、陶瓷器、金属工艺品等多种门类,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资料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此处介绍以佛教美术为中心的,一世纪至十世纪的西域美术作品。
-
期间限定
朝鲜的佛教美术 到2025-09-21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5-09-21 17:00
-
活动详情
东洋馆 10展室
此处通过瓦当、佛像、金属工艺品等介绍朝鲜半岛的佛教美术。
佛教于四世纪时传至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和百济,六世纪时传至新罗(–935),寺院和佛像也随之兴建。寺院建筑上所用的瓦当,因地域和时代不同,其形状和纹样也差异明显。七世纪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后,建立了以佛教为中心的国家,八世纪迎来佛教美术的鼎盛时期。 到了新罗之后的高丽时代(918–1392),佛教受到国家的庇护,漆制经箱、佛教绘画等各领域的佛教美术品不断诞生。其中,梵钟和金鼓、水瓶等金属工艺品色泽优美,为看点之一。
-
期间限定
金铜佛 锤鍱佛像 到2026-04-19止
查看活动说明与参加条件- 举办日期 2025-05-08 09:30 - 2026-04-19 17:00
-
活动详情
法隆寺宝物馆 第2展室
金铜佛是指镀金的铜制佛像,在法隆寺进献的宝物中,皆为高度在30~40公分左右的小型佛像,有许多为贵族个人朝拜用。大部分制作于七世纪,其中还有在朝鲜半岛制作的作品。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包括有与圣德太子、苏我氏渊源至深的止利派作坊的作品、如同少年般可爱无邪的佛像等。背光的制作年份与金铜佛相仿,但除了与佛像一致的作品外,其余都将分别作出展示。
锤鍱佛像是使用薄铜片披在佛像等的浮雕表面后,用锤或鍱由外侧锤打,以此塑造佛像,它可以从同一个模型制作出多具佛像。在日本,曾经于七世纪后半至八世纪盛行一时,这些佛像被贴在佛堂内壁,或被摆放在橱柜等处成为私人朝拜的对象。在法隆寺进献的宝物中,有流传至今的锤鍱佛像代表作阿弥陀三尊及僧形像等姿态各异的佛像,这些是您在了解古代锤鍱佛像领域时不容忽略的一个作品群。